中国采空区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土资源部:将大力推进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

来源:国土资源部 时间:2017-06-30 11:26 热度: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人多地少,目前,人地矛盾依然突出。6月25日是我国第27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如今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业和生态用地空间受到挤压,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矛盾加剧;优质耕地分布与城镇化地区高度重叠,耕地保护压力持续增大。

  昨天,在中国之声特别节目《今天我值班》和《政务直通》中,对于城镇建设用地的供应,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分是够的。同时,在农业补充耕地方面,相关负责人指出,如今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如何协调?
 
  根据最新《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提供的数据,我国土地退化和污染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具体的,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31%和3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量40%以上,据研究,每年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约400万亩。
 
  国土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表示,退化、损毁或污染的土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全面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及时复垦,同时,大力推进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也可以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比如上海一个70年前的采石场挖成80多米深的大深坑,要把它建成多层酒店。这样就可以恢复利用。像采石场好处理些,如果是金属矿,处理起来复杂得多,处理不当就产生别的问题。这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人多地少,目前,人地矛盾依然突出。“十三五”时期仍需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但是,以往个别地方存在对耕地过渡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破坏的现象。今年初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其中,通过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510万亩。
 
  通过开发来增加耕地,这会不会影响生态? 对此,郧文聚表示,补充耕地也不是只考虑补数量,还要加强耕地质量、生态方面的保护,“重点防范三个地区,一是华北地区地下水下降问题,这对整个华北地区的耕地利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原来是两季——冬小麦和夏玉米,现在要牺牲一季。如果生态恢复不了,耕地利用的前提就不存在。第二个是东北黑土退化问题,近年也得到了社会高度重视。第三,南方部分地区的城市废弃物、开矿废弃物进入到农田,造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
 
  而另一方面,2015年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督察发现,地方政府在推进景观工程、河道整治、绿化工程等生态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量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造成优质耕地大量减少、耕地保有量不实。国土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指出,即便是生态工程也不能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土地开发、房地产,搞工业占用基本农田都应该依法办理。基本农田、耕地也是生态的重要方面。城市周边要划永久基本农田,通过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城市的粗放利用和无限制扩张。它也是城市很重要的绿带,起到生态作用。”
     
        据统计,1999-2005年期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5928万亩,同时补充了耕地6929万亩,通过建设占用一块耕地就补充增加一块耕地这样的“占补平衡”弥补了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损失。郧文聚表示,在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现实要求下,“占补平衡”还要考虑占用耕地的生态影响能否补上。“如果生态补不上去,尽管同量、同产能的,长期来看会有不可挽回的损失。从源头上,要控制占用,一定要补优。要靠建设科学的实施工程技术来实现。”
 
  近一年来,房地产热点城市的土地出让也经历了所谓房企“抢地”,企业担心拿不到地,市民担心面粉都比面包贵了,面包要涨价。而相关规划中提出,为进一步优化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开发结构,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新增建设用地供给,同时,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到2030年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之比调整为3.9∶6.1左右。
 
  那么,城镇建设用地会不会不够?对此,国土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明确表示,今年,土地供应足够满足城市住宅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供应是够的。一方面有保障房用地的供应,每年专门拿出20万亩。另一方面在下达计划时,特意强调地方要对房地产用地做出3年的用地计划,要公布出来,让老百姓看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