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矿山修复治理及矿业权补偿工作侧记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8-08-27 10:31 热度:
去年7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被通报。一年过去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矿业权整治点整改、矿业权退出补偿、矿山修复治理工作进展如何?笔者日前来到张掖市国土资源局、肃南县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区进行了走访。
干群合力攻坚 治理成效显著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高林俊说:“去年以来,我们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头号工程,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之力打好攻坚战。截至今年6月底,张掖市国土资源系统承担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修复治理及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市保护区内77个矿业权(117个整治点)项目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列入注销式退出的44个,列入扣除式退出的7个,列入补偿式退出的26个,注销和扣除退出的矿业权资料申报工作全面完成;非煤矿业权补偿式退出的工作全面完成,完成率达100%。”
高林俊表示,在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张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山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拉网式摸底清理排查,坚决关停保护区内一切矿山探采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项目实施了全面、科学、系统地修复整治,对符合补偿式退出的矿权予以补偿后彻底退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已无任何矿山探采活动。
高林俊说:“目前,祁连山保护区已重现往日宁静,逐步恢复了生态,现在的祁连山,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野生动物回来了,作为国土资源人,我感到欣慰。”
苦战高原 修复治理提前完工
肃南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铁、铜、铅、锌、煤等多种矿藏。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甘肃省祁连山内矿产资源探采活动逐渐增加,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破坏。
肃南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吕树平在石居里选矿厂修复治理区向笔者介绍,石居里选矿厂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6号沟、8号沟两座选矿厂,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治理区内建有选矿车间、矿石破碎车间、尾矿库、办公和生活用房等,随意堆放的6处矿渣堆,近17万立方米,大面积压占土地,易造成泥石流堵塞河道,周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我们申报了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项目2017年8月开工建设,对该矿进行人员撤离、设备拆除、矿井口封堵、护坡加固、河道清淤、场地平整、人工覆土、植树种草、封育围栏、截引引水工程等生态恢复综合治理。目前已全面完工,修复治理区绿色成片,与周围地形地貌基本一致。
在肃南县九个泉石居里选矿厂修复治理区,笔者看到一大片1米5高的云杉,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青翠欲滴。
此外,笔者还奔赴肃南白泉门治理区、大湾治理区,该矿区2017年被列入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规模120公顷,共分白泉门、月牙台子、大湾三大片区,治理区总长度5.4千米。同行的肃南工作人员孙晓园,指着河岸上的山坡说,山上许多的矿洞已封填,通过工程治理,稳固了河道两岸,绿化了平整后的河谷地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背后总是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张掖市国土资源局从2016年12月至今年6月底,先后组织300多人次深入祁连山矿业权项目整治现场200余次,行程7万多千米,尽管多处矿点海拔在3000~4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知难而进,克服高原缺氧、大雪封山、道路险峻等困难,昼夜奋战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第一线。
依法依规核查 分类退出矿权
在矿业权退出工作中,张掖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学习领会省政府印发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报请张掖市整改指挥部会议研究审定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方案》,确定了矿业权分类退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以及职责分工。县、区按照程序和退出办法的规定,确定了纳入注销式退出、扣除式退出和补偿式退出的范围。对每个矿业权的实际投入情况逐个进行了摸底,一矿一策制订了退出方案,县区国土资源部门核实核算企业申报的投资情况,审计部门全程对矿业权补偿认定程序和资料进行审核,政府法制部门把关对认定过程涉及的法律程序进行审核,确保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该局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跟进县区补偿协商工作,派员赴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资料馆调取探矿权勘查成果资料,赴新疆、青海等地就高海拔地区矿山开采成本投入进行询价,派员赴河南、陕西等地对部分企业提供的票据协议的真实性进行外调,为矿业权补偿认定标准提供依据;抽调规划院勘测院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设备,对部分矿山投入工程量进行勘测认定等。
针对探矿权投入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专门与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和相关市州进行沟通咨询,协调省内地勘行业专家对矿业权人自主勘查投入进行确认,从专业和行业的角度研究探矿权补偿退出投入认定办法,有效解决了县级部门无法把握的疑难问题,为探矿权投入认定提出了解决方案。市局主要负责人每周调度一次补偿协商进展情况,每月督查一次协商洽谈进展,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究。分管领导带领工作组赴责任县局靠前指挥,及时配合开展协商洽谈工作,协调解决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参与涉及违法转让行为矿业权的调查取证工作,及时跟踪矿业权补偿退出协商的过程和具体环节等,有效推动矿业权补偿退出进程,确保每一个退出的矿业权项目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坚持标本兼治 构建长效机制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金龙表示,在全面整治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上,坚持标本兼治,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进行整治和监管的33处监测点,均按要求开展恢复整治工作并全部整改到位,日常监管责任全部落实,黑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保护区外围区域矿山环境整治与自然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同等重视、同步推进,对排查出的215个矿业权项目,通过全面督促整治和不间断的提质提标,目前已全部完成矿山环境现场整治任务,张掖全域矿山开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此外,张掖市国土资源局构建了长效保护机制。一是把好矿业权审批关口,自然保护区所有矿业权坚决不予新立。二是建立用地“双审核”制,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三是规范项目用地审批管理,加快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严把涉及祁连山、黑河湿地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准入审查关,确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不再规划、审批、建设任何项目。四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及其他各类保护地,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五是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六是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活动的前置性条件,按照省市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实施细则、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评办法,细化国土资源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实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一票否决”。建立“天上查、地下管、网上看”的巡查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保护区范围内国土资源的监管力度。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得到了积极贯彻,未来“金张掖”会更加美好。
干群合力攻坚 治理成效显著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高林俊说:“去年以来,我们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头号工程,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之力打好攻坚战。截至今年6月底,张掖市国土资源系统承担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修复治理及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市保护区内77个矿业权(117个整治点)项目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列入注销式退出的44个,列入扣除式退出的7个,列入补偿式退出的26个,注销和扣除退出的矿业权资料申报工作全面完成;非煤矿业权补偿式退出的工作全面完成,完成率达100%。”
高林俊表示,在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张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山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拉网式摸底清理排查,坚决关停保护区内一切矿山探采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项目实施了全面、科学、系统地修复整治,对符合补偿式退出的矿权予以补偿后彻底退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已无任何矿山探采活动。
高林俊说:“目前,祁连山保护区已重现往日宁静,逐步恢复了生态,现在的祁连山,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野生动物回来了,作为国土资源人,我感到欣慰。”
苦战高原 修复治理提前完工
肃南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铁、铜、铅、锌、煤等多种矿藏。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甘肃省祁连山内矿产资源探采活动逐渐增加,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破坏。
肃南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吕树平在石居里选矿厂修复治理区向笔者介绍,石居里选矿厂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6号沟、8号沟两座选矿厂,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治理区内建有选矿车间、矿石破碎车间、尾矿库、办公和生活用房等,随意堆放的6处矿渣堆,近17万立方米,大面积压占土地,易造成泥石流堵塞河道,周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我们申报了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项目2017年8月开工建设,对该矿进行人员撤离、设备拆除、矿井口封堵、护坡加固、河道清淤、场地平整、人工覆土、植树种草、封育围栏、截引引水工程等生态恢复综合治理。目前已全面完工,修复治理区绿色成片,与周围地形地貌基本一致。
在肃南县九个泉石居里选矿厂修复治理区,笔者看到一大片1米5高的云杉,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青翠欲滴。
此外,笔者还奔赴肃南白泉门治理区、大湾治理区,该矿区2017年被列入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规模120公顷,共分白泉门、月牙台子、大湾三大片区,治理区总长度5.4千米。同行的肃南工作人员孙晓园,指着河岸上的山坡说,山上许多的矿洞已封填,通过工程治理,稳固了河道两岸,绿化了平整后的河谷地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背后总是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张掖市国土资源局从2016年12月至今年6月底,先后组织300多人次深入祁连山矿业权项目整治现场200余次,行程7万多千米,尽管多处矿点海拔在3000~4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知难而进,克服高原缺氧、大雪封山、道路险峻等困难,昼夜奋战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第一线。
依法依规核查 分类退出矿权
在矿业权退出工作中,张掖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学习领会省政府印发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报请张掖市整改指挥部会议研究审定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方案》,确定了矿业权分类退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以及职责分工。县、区按照程序和退出办法的规定,确定了纳入注销式退出、扣除式退出和补偿式退出的范围。对每个矿业权的实际投入情况逐个进行了摸底,一矿一策制订了退出方案,县区国土资源部门核实核算企业申报的投资情况,审计部门全程对矿业权补偿认定程序和资料进行审核,政府法制部门把关对认定过程涉及的法律程序进行审核,确保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该局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跟进县区补偿协商工作,派员赴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资料馆调取探矿权勘查成果资料,赴新疆、青海等地就高海拔地区矿山开采成本投入进行询价,派员赴河南、陕西等地对部分企业提供的票据协议的真实性进行外调,为矿业权补偿认定标准提供依据;抽调规划院勘测院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设备,对部分矿山投入工程量进行勘测认定等。
针对探矿权投入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专门与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和相关市州进行沟通咨询,协调省内地勘行业专家对矿业权人自主勘查投入进行确认,从专业和行业的角度研究探矿权补偿退出投入认定办法,有效解决了县级部门无法把握的疑难问题,为探矿权投入认定提出了解决方案。市局主要负责人每周调度一次补偿协商进展情况,每月督查一次协商洽谈进展,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究。分管领导带领工作组赴责任县局靠前指挥,及时配合开展协商洽谈工作,协调解决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参与涉及违法转让行为矿业权的调查取证工作,及时跟踪矿业权补偿退出协商的过程和具体环节等,有效推动矿业权补偿退出进程,确保每一个退出的矿业权项目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坚持标本兼治 构建长效机制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金龙表示,在全面整治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上,坚持标本兼治,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进行整治和监管的33处监测点,均按要求开展恢复整治工作并全部整改到位,日常监管责任全部落实,黑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保护区外围区域矿山环境整治与自然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同等重视、同步推进,对排查出的215个矿业权项目,通过全面督促整治和不间断的提质提标,目前已全部完成矿山环境现场整治任务,张掖全域矿山开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此外,张掖市国土资源局构建了长效保护机制。一是把好矿业权审批关口,自然保护区所有矿业权坚决不予新立。二是建立用地“双审核”制,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三是规范项目用地审批管理,加快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严把涉及祁连山、黑河湿地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准入审查关,确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不再规划、审批、建设任何项目。四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及其他各类保护地,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五是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六是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活动的前置性条件,按照省市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实施细则、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评办法,细化国土资源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实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一票否决”。建立“天上查、地下管、网上看”的巡查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保护区范围内国土资源的监管力度。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得到了积极贯彻,未来“金张掖”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 陕煤曹家滩矿业公司: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024-06-17
- 关于发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等11项行业标准的公告2024-06-17
- 按下废弃矿山“绿色重启键”2023-03-22
- 全国政协委员王金南:加快推动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2023-03-17
- 淮北市:从“乌金之城”到“公园美城”—— 生态立市,绿色蝶变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