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采煤沉陷区变身生态风景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9-07-10 10:04 热度:
盛夏时节,站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西山上远眺,漫山松柏青翠欲滴,各种花儿点缀,宛如一幅美丽风景画。外地游客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里曾是采煤沉陷区,一度地缝密布、房屋倾斜、乱石遍布、污水横流。
“经过生态修复与治理,现在大变样,沉陷区变成了风景区,每天晚上都有人来这里锻炼身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万柏林区居民刘根红说。
这是山西近年来持之以恒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采空区扩大 环境破坏严重
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据统计,山西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其中沉陷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村庄共2868个,共涉及乡镇420个。“过去我们这儿的地都是裂开的大口子,机械也下不了田。”长治市屯留区崔蒙村村民李文良说。
多年来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造成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不仅历史欠账始终未能解决,而且煤矿采空区仍以每年8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2015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山西省成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省。2016年6月,山西省政府出台2016至2018年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拉开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序幕。
实事求是 追求“相宜”
按照规划,2016年至2018年,山西将对一批煤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一些重点土地复垦区进行复垦。
按照实事求是原则,通过对项目实地踏勘、可行性分析,并经相关市政府申请和组织专家论证,山西省最终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确定为56个,并确定16个土地复垦目标。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王满说,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各地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所处的地理条件、灾害环境类型,遵循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塘则塘、宜游则游、宜建则建。
在矿区,土地和水是稀缺资源。针对这一瓶颈,山西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汇聚形成的矿井水,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矿区生态系统产业链,形成共生、循环、互补的生态产业模式。
此外,山西省对一些因采矿无法恢复为耕地的土地,通过治理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光伏能源产业、风电产业、旅游产业等,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2015年9月,国内首个1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在大同市采煤沉陷区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6月全面建成并网发电。截至今年5月底,大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90万千瓦,占全市总发电量比例为20.45%。
沉陷区变成“生态园”“米粮川”
“通过治理,我们村300多亩旱地变成了水田,其中200亩已经种上了富硒谷子。现在地力还在恢复,亩产按500斤算,收益也比过去种玉米强得多。”长治市屯留区崔蒙村村民陈成林说。
屯留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王长胜说,在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中,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耕地的恢复,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加厚土层、提高地力。同时将面积不大、易于恢复的水域进行填埋,重新变为良田;对面积较大的水域,改造成鱼塘或景观湖。
矸石山的治理曾是晋城古书院煤矿最头疼的难题,该矿投巨资采用石灰加黄土乳浆渗孔灌浆的办法进行灭火,随后又实施矸石山生态治理项目,将矸石山全部地段覆土加厚、平整,进行大面积生态造林绿化,并投资兴建了白马绿苑生态园。如今,浓烟滚滚、煤灰满天的矸石山已经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
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56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完工52个,正在抓紧施治项目4个;16个重点复垦区土地复垦项目,已有13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通过综合治理,一些采煤沉陷区正从过去的河流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向着芳草萋萋、杨柳依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转变。”王满说。
“经过生态修复与治理,现在大变样,沉陷区变成了风景区,每天晚上都有人来这里锻炼身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万柏林区居民刘根红说。
这是山西近年来持之以恒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采空区扩大 环境破坏严重
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据统计,山西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其中沉陷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村庄共2868个,共涉及乡镇420个。“过去我们这儿的地都是裂开的大口子,机械也下不了田。”长治市屯留区崔蒙村村民李文良说。
多年来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造成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不仅历史欠账始终未能解决,而且煤矿采空区仍以每年8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2015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山西省成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省。2016年6月,山西省政府出台2016至2018年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拉开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序幕。
实事求是 追求“相宜”
按照规划,2016年至2018年,山西将对一批煤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一些重点土地复垦区进行复垦。
按照实事求是原则,通过对项目实地踏勘、可行性分析,并经相关市政府申请和组织专家论证,山西省最终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确定为56个,并确定16个土地复垦目标。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王满说,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各地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所处的地理条件、灾害环境类型,遵循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塘则塘、宜游则游、宜建则建。
在矿区,土地和水是稀缺资源。针对这一瓶颈,山西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汇聚形成的矿井水,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矿区生态系统产业链,形成共生、循环、互补的生态产业模式。
此外,山西省对一些因采矿无法恢复为耕地的土地,通过治理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光伏能源产业、风电产业、旅游产业等,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2015年9月,国内首个1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在大同市采煤沉陷区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6月全面建成并网发电。截至今年5月底,大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90万千瓦,占全市总发电量比例为20.45%。
沉陷区变成“生态园”“米粮川”
“通过治理,我们村300多亩旱地变成了水田,其中200亩已经种上了富硒谷子。现在地力还在恢复,亩产按500斤算,收益也比过去种玉米强得多。”长治市屯留区崔蒙村村民陈成林说。
屯留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王长胜说,在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中,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耕地的恢复,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加厚土层、提高地力。同时将面积不大、易于恢复的水域进行填埋,重新变为良田;对面积较大的水域,改造成鱼塘或景观湖。
矸石山的治理曾是晋城古书院煤矿最头疼的难题,该矿投巨资采用石灰加黄土乳浆渗孔灌浆的办法进行灭火,随后又实施矸石山生态治理项目,将矸石山全部地段覆土加厚、平整,进行大面积生态造林绿化,并投资兴建了白马绿苑生态园。如今,浓烟滚滚、煤灰满天的矸石山已经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
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56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完工52个,正在抓紧施治项目4个;16个重点复垦区土地复垦项目,已有13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通过综合治理,一些采煤沉陷区正从过去的河流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向着芳草萋萋、杨柳依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转变。”王满说。
相关文章
- 陕煤曹家滩矿业公司: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024-06-17
- 关于发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等11项行业标准的公告2024-06-17
- 按下废弃矿山“绿色重启键”2023-03-22
- 全国政协委员王金南:加快推动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2023-03-17
- 淮北市:从“乌金之城”到“公园美城”—— 生态立市,绿色蝶变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