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矿山修复”法宝!三大“国家矿山公园”案例!
来源:矿山地质服务平台 时间:2021-08-11 11:13 热度:
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多种矿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勘查调查生态修复等方面,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找到金山银山,又留住绿水青山,是地质人和矿业工作者必须解决的时代命题。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地因失去利用价值而成为废弃地,如露天采场、废石场、尾矿库、塌陷区等。矿山修复,就是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大约需要上百年。因此,通过人工恢复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必要。可以说,矿山生态修复既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挖掘其蕴含的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矿山环境问题因为矿产资源的不同,其废弃矿山的治理关键也不相同。总体上说,矿业废弃地主要分为四类: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开采矿石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石辅助建筑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矿山生态修复的四项法宝:
1.化“危”为“安”,边坡治理穿绿衣
边坡治理的主要工作是要稳定边坡。该过程的任务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把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隐患。随后,要对已经处理的边坡进行复绿,使其进一步保持稳定。
2. 化“废”为宝,尾矿焕发新生机
尾矿资源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废弃物中数量最大、综合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资源。将尾矿丢弃不仅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还要投入处理和维护费用。而进行尾矿资源的综合回收与利用,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扩大矿产资源利用范围,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也是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在具体治理方面,对占用大量土地的尾矿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对开发用量大、投资少、有销路的尾矿,以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开发的资源化、商品化使其变废为宝,真正成为经济商品中的一部分;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浮选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除此之外,对于未处理的采空区、废旧巷道和硐室的矿山,利用井下采空区排放尾矿。
3.化“污”为良,加快矿山生态重建
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的关键是土地退化,即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养分丢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异地取土措施: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二是废弃地改造措施:进行表土改造之前,设法灌注泥浆,使其包裹废渣,然后再铺一层粘土压实,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减少地面水下渗,防止废渣中剧毒元素的释放;三是土壤增肥改良措施:添加有效物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从而缩短植被演替过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4.化“贫”为“春”,植物修复展新颜
植物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该技术可在稳定被污染土壤及防止地下水二次污染的同时修复污染土壤,既不破坏土壤结构,又减少了修复费用,因此已成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一般的矿山废弃地都是极端贫瘠、土壤结构不良等恶劣环境,重金属耐性植物不仅能适应这种土地,还能耐重金属毒性,甚至部分耐性植物还能富集高浓度的重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同时,考虑到引种可能会带来的生态问题,且乡土植物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立足本地筛选重金属耐性植物十分必要。
国家矿山公园案例
就矿山生态修复来说,有些地勘单位和企业已经开始践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地勘形势比较严峻的当下,修复矿山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另寻出路,相比于传统找矿模式,开辟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他们做的就是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我国的国家矿山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审批,目前已有四批次共87座公园获批。举几个例子:
一、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矿冶大峡谷”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有亚洲最大的硬质岩复垦基地。2006年7月,以大冶铁矿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区组成的“一园两区”,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这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
二、浙江温岭长屿硐天国家矿山公园
浙江温岭长屿硐天国家矿山公园自南北朝以来连续一千五百多年开采石板,在长屿形成了28个硐群,1314个硐窟,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开凿硐穴风景名胜区。其景观特征表现为硐套硐、硐连硐、硐叠硐,硐中水、硐中天、硐中画,具有突出的石硐构造欣赏价值和人工无意巧夺天工的美学价值。
三、新疆富蕴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
新疆富蕴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富蕴县。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开采历史长达70年,有“天然矿物陈列馆”美誉,为世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经典范例,被称为世界第四大露天矿的“三号矿脉”,其中含有钽、铌、钾、硅等84种矿物,稀有金属矿矿业遗迹构成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
如何在勘查调查生态修复等方面,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找到金山银山,又留住绿水青山,是地质人和矿业工作者必须解决的时代命题。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地因失去利用价值而成为废弃地,如露天采场、废石场、尾矿库、塌陷区等。矿山修复,就是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大约需要上百年。因此,通过人工恢复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必要。可以说,矿山生态修复既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挖掘其蕴含的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矿山环境问题因为矿产资源的不同,其废弃矿山的治理关键也不相同。总体上说,矿业废弃地主要分为四类: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开采矿石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石辅助建筑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矿山生态修复的四项法宝:
1.化“危”为“安”,边坡治理穿绿衣
2. 化“废”为宝,尾矿焕发新生机
在具体治理方面,对占用大量土地的尾矿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对开发用量大、投资少、有销路的尾矿,以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开发的资源化、商品化使其变废为宝,真正成为经济商品中的一部分;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浮选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除此之外,对于未处理的采空区、废旧巷道和硐室的矿山,利用井下采空区排放尾矿。
3.化“污”为良,加快矿山生态重建
4.化“贫”为“春”,植物修复展新颜
国家矿山公园案例
就矿山生态修复来说,有些地勘单位和企业已经开始践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地勘形势比较严峻的当下,修复矿山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另寻出路,相比于传统找矿模式,开辟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他们做的就是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我国的国家矿山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审批,目前已有四批次共87座公园获批。举几个例子:
一、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矿冶大峡谷”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有亚洲最大的硬质岩复垦基地。2006年7月,以大冶铁矿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区组成的“一园两区”,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这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
三、新疆富蕴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
新疆富蕴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富蕴县。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开采历史长达70年,有“天然矿物陈列馆”美誉,为世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经典范例,被称为世界第四大露天矿的“三号矿脉”,其中含有钽、铌、钾、硅等84种矿物,稀有金属矿矿业遗迹构成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
相关文章
- 陕煤曹家滩矿业公司: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024-06-17
- 关于发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等11项行业标准的公告2024-06-17
- 按下废弃矿山“绿色重启键”2023-03-22
- 全国政协委员王金南:加快推动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2023-03-17
- 淮北市:从“乌金之城”到“公园美城”—— 生态立市,绿色蝶变2023-03-17